郑州煤矿机械厂(郑煤机),谁还记得曾经的龙门吊、储气罐、铁轨

 
楼主   帖子创建时间:  2022-01-07 19:34 回复:0 关注量:83

 

 

郑州煤矿机械厂(简称郑煤机)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。中原区是郑州最早建成的区域之一,“一五”、“二五”期间,纺织、电缆、煤电、食品等产业在中原区建厂立足,使中原区成为工业功能的载体。中原区承载着工业历史记忆。因此在这样的区位背景下,郑煤机具有再利用的潜力与优势。

郑煤机位于华山路西,中原路北,西三环以东,建设路以南的郑煤机厂区内;距离陇海路立交 1.6 公里;距离地铁 1 号线秦岭路 600 米。处于城市向西发展的关键部位,交通便利。整个厂区面积约 40 公顷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,郑煤机被列为中原区“三普”不可移动文物。

郑煤机从建厂至今已走过 60 年风雨,厂区的发展也几经起落。根据厂区的发展状况,可以将其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:初建阶段(1958—1970);扩建阶段(1971—1985);技改阶段(1986—2000);新发展阶段(2001—至今)。

初建阶段:1958 至 1970 年是厂区的初建阶段。在基建上:1958 年动工兴建了铸造、锻工等 13 项单体工程,形成了厂区的基本形态。车间主体工程竣工后,配套设施相继兴建,1968 年建成基建队用房、五机车间等建筑。郑煤机不仅在基建方面取得了发展,同时在产品生产和研发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,在国内率先研制出金属支柱、立柱式上梁机等产品。郑煤机的发展与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。

扩建阶段:1972 年—1985 年为扩建和生产配套时期。在基建上:陆续建成厂配电所等配套设施。厂区规模逐渐扩大,功能完善。但 1966 年开始的“文化大革命”,使企业规范的生产秩序被打破,郑煤机一度沦为郑州市“文革重灾区”。

直到 1978 年后,发展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,企业也进入生产高潮。在管理上领导体制经历了变革,运营机制也发生了转变。

技改阶段:1986—2000 年为技术改革阶段。在基建上:建设废品库等建筑。在设备上:设备研发已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,众多产品开始进入俄罗斯、土耳其、印度等国际市场。在管理上为适应煤机市场竞争的形势,施行经营承包责任制。

新发展阶段:2001—至今,为新发展阶段。在基建上,扩建安装分厂,建成安装分厂平房、液压工程中心等,并对各分厂进行更新和改造。为扩大发展,厂区建立新厂址。生产上,及时把握市场机遇,快速扩张经营规模,持续提高生产能力。

建筑遗产概况

2018 年,厂区内的综机 3 号、4 号厂房、机具车间、锻造厂房、下料分厂房、机加工车间(机一)、办公楼、铸造厂房、机加工车间(机二)、铁轨(2 条)、龙门吊被列为郑州市历史建筑。

厂区内建筑使用过程中建筑本体存在不同情况的改、扩建情况,同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。厂区内建筑可分为生产厂房建筑及其附属建筑两大类。部分厂房建筑,保存较好,仍能满足日常生产需求,因此还在继续使用之中;同时其附属用房也在使用之中。如:下料分厂房。部分厂房由于现状较差,结构安全性存在隐患,因此闲置,不在使用。如:锻造厂房。

上世纪,郑煤机作为煤炭机械行业的带领者,厂区经过精心规划,厂房布局规整,充分考虑不同功能对交通运输的要求,厂区内有铁路专线连接,方便交通运输。树木沿厂区主要道路和铁轨排列,提高了厂区环境质量。厂区内的轨道、龙门吊、管道、储气罐等工业元素以及标语口号等,使厂区工业气息浓厚。但如今厂区内部分仓库和车间处于闲置状态,生产区内杂草丛生,堆放大量的建筑垃圾、生产垃圾,环境杂乱无章。

厂区内大体量的工业厂房、龙门吊、储气罐、铁轨,不仅早已成为郑煤机的标志,也使人们对其产生厚重的场所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

 
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